皖是哪个省的简称读音(“皖”的涵义)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读音(“皖”的涵义)

每个安徽人,都对“安徽”这个名称和“皖”这个简称习以为常。但是这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就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都不甚明了。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安徽省名称的由来。

“安徽”的由来

安徽省名缘于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

始于顺治三年(1646年)改江南省安庐池太巡抚为安徽巡抚。安徽作为地区名称已经开始。这个最初出现的临时差遣性安徽巡抚在顺治五年就撤销了。康熙元年(1662年),在安庆府再次设安徽巡抚。安徽巡抚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5个府及广德直隶州。

安徽巡抚

作为安徽区域名称的安庆、徽州两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区位置重要,安庆府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两代已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为新置的省名。

为何简称“皖”?

皖山、皖水、皖地、皖城、皖人

皖 :字从白从完,完亦声。“白”指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完”指“完好”、“完美”。“白”与“完”联合起来表示“完美的白色”、“无暇的白色”。 “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

安徽省简称“皖”,缘于皖西有绵亘的皖山(天柱山),皖水绕流其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之时,衡山王、九江王造反被平息后,在今霍山县域设皖县(皖地),在今潜山县域设潜县,属庐江郡。

皖山、天柱山

皖在春秋之时为国名,辖地以今潜山县为中心,治所不详(《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汉以后沿建皖县、皖城、皖阳等县,安庆府旧治潜山为其中心,后古皖又为安庆府境而名。

皖公,安徽省潜山县的历史人物,安徽之祖、春秋时期皖国的仁慈君主。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政绩颇佳,使皖国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皖伯被后人尊称为“皖公”。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皖伯庙,亦即“大仙庙”。在潜山县车轴寺出口处,矗立着一尊巨大的人物雕像。底座下面还写着“皖国古都”四个大字。

皖公像

“八皖”作为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之中。

那么安徽省为什么又可称为“八皖”呢?

八皖风物吟

这要从安徽建省说起。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在中国,类似这样称谓的还有好几个省。如福建称“八闽”,广西称“八桂”,湖南称“三湘”,陕西称“三秦”等等。

“八皖”一词为何在诗词、楹联中最为多见呢? 主要与诗词、楹联需要严格对仗有关。宿松县文昌殿有一副联:“凿山外,耸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凭临天堑,势参天半,一枝天柱拱龙湖”。作者贺欣是前清进士,那时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词,可见“皖”或“八皖”作为安徽的简称,由来已经很久了。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