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与义词句,词句
1.陈与义的古诗
1. 《襄邑道中》
宋代: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2.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 《登岳阳楼二首》
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4.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5. 《春寒》
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2.急救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他写诗学习杜甫,抒写国破家亡的苦痛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气势雄浑,情调苍凉。《襄邑道中》是北亡国以前的作品,和他后期的作品基调不同。
①襄邑――现在现在的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长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原来不知,现在才知道了。
④俱东――同向东。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3.南宋陈与义写的的古诗牡丹的诗意
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4.《登岳阳楼》 宋
登岳阳楼 目录·杜甫 ·简析 ·背景介绍 ·译文 ·链接 ·题解 ·句解 ·评解 ·陈与义 (其一) 杜甫 昔闻洞庭水2,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3,乾坤日夜浮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
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2.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4.乾坤:天地。
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5.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6.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7.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简析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介绍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
5.求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6.求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资料
陈与义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徽宗政和 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后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著作佐 郎等职,不久谪监陈留酒税。
北宋亡,奔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高 宗绍兴元年(1131),抵临安(今浙江杭州)。
历任中书舍人、侍讲、礼部侍郎、翰林学士 等职。绍兴七年任左中大夫,参知政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 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成为宋代学习杜 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 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 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 作诗重锤 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 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象《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 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 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 夏日集葆真池 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 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 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 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 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 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笺注《 简斋 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 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诗集(卷一) 岸帻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
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
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八音歌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
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巴丘书事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跋江都王马 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跋任才仲画两首 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 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 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跋外祖存诚于帖 乱眼龙蛇起平陆,前身羲献已黄墟。
客来空认袁公额,泪尽惭无杨恽书。 拜诏 紫阳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北风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
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
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别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别大光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岁穷窗欲霰,人老情难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热。
饮尽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
衡阳非不遥,雁意犹超忽。一生能几回,百计易相夺。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他夕怀君子,岩间望明月。
别孙信道 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极知身有几,不奈世相违。
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微。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
别岳州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