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米线”在不少公共场所需要排队的区域出现。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超市、商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发现年轻群体对“一米线”较为认同,能自觉地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但对“一米线”视若无物的人也不在少数。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郭建娥表示,“一米”是医学上公认的致病传染区域,也是规避传染源的安全距离。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人呼吸时,都会带微小液体颗粒,病毒附着在飞沫上,通过飞沫传播,降落在物体上、地面上,如果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线”相对安全距离,是可实现物理阻断传播,飞沫传播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当人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则会加大飞沫传播的动力,4秒至5秒后,飞沫可落在距离2米以外的地方。
“一米线”不仅是秩序线、安全线,更是健康线、文明线,养成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的良好习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太原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记者 刘涛
泾县论坛:https://www.jingxianlunt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