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是哪个国家(格鲁吉亚是哪个国家地图)

格鲁吉亚是哪个国家(格鲁吉亚是哪个国家地图)

还记得17年前,在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发生的“颜色革命”吧,2003年,正是美国打伊拉克战争时期,但远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郁金香革命”,但到了2003年11月,苏联另一个前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也发生了“颜色革命”,这就是“玫瑰花革命”。此革命代表性结果就是年轻的萨卡什维利取代了老总统谢瓦尔德纳泽。

正是这场革命,让一度很低调的国家格鲁吉亚被世人关注。格鲁吉亚也是苏联建立后,最早一批加入成员国,该国还是约瑟夫的故乡。但格鲁吉亚自从“玫瑰花革命”后,亲美的萨卡什维利就开始了“脱亚入欧”、“脱俄入欧”,其实主要是脱俄入欧,因为格鲁吉亚虽然是亚洲国家,但该国自始至终就没把自己当成亚洲人。

为什么要“脱俄入欧”呢?

从过往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格鲁吉亚“革命”成功后,萨卡什维利深受西方青睐,而且频繁出访交流,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曾与萨卡什维利会面喝红酒。看看下面这张图片,两人共同举杯,似乎在庆祝这场“革命成功”。

格鲁吉亚自从苏联解体而独立后,此国一直成西方拉拢的国家。即使老狐狸谢瓦尔德纳泽执政时,也想与西方交好,他甚至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跳钢丝。苏联解体后,美国并没有停止打压俄罗斯,并不想让俄罗斯加入西方俱乐部,在美国眼里,俄罗斯再次分成若干个小国,那时才是加入西方俱乐部的时间。

而美国打压俄罗斯总要有跳板,于是北约东扩便成了美国手中的一个手段。当时俄罗斯也想加入北约,但美国不接纳他,等到俄罗斯发现不对劲时,很多东欧“小弟”都让美国拉拢过去,并成为北约国家,这是后话。但美国拉拢格鲁吉亚目的也是把其作为打压俄罗斯的跳板。

格鲁吉亚一直认为他们是欧洲国家,认为加入欧洲国家或者加入北约和欧盟是其目标,格鲁吉亚就能实现发展。因此萨卡什维利以为交往美国就不怕俄罗斯。而且萨卡什维利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西方教育出来的政客,他当然不愿意再与俄罗斯交往。当时俄罗斯也帮不了格鲁吉亚什么,刚结束第二次车臣战争不久,国力衰弱。而美国给格鲁吉亚带来的大量的美元。谁都见钱眼开,萨卡什维利也是。

这是格鲁吉亚当时“脱俄入欧”的大环境和总体考虑。但格鲁吉亚独立29年了,为什么至今仍然没有实现“脱俄入欧”的梦想呢?

一场战争改变格鲁吉亚

萨卡什维利是一名投机政客,并不是一名聪明的政客。当时他上台时,俄罗斯还试图与格鲁吉亚保持友好,目的就想留住这个高加索国家,毕竟格鲁吉亚是俄罗斯帝国崛起时,叶卡捷琳娜大帝辛苦打下来的黑海沿岸国家,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非常重要。

但萨卡什维利与俄罗斯就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一面与俄罗斯表面交好,一面与美国交往。而且萨卡什维利还出兵南奥塞梯,想把这个小国一举平定,结束分裂状态。

这一年正好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时。萨卡什维利下令军队出兵南奥塞梯,正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普京当即回国,下令出兵格鲁吉亚,于是俄格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最后格鲁吉亚战败,而俄罗斯扶持南奥塞梯独立,甚至阿布哈兹独立也被俄罗斯承认。

这场战争迅速而快捷,连西方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没想到俄罗斯出手这样快。萨卡什维利也没料到俄罗斯会出兵。但普京有句话我们还记得:“萨卡什维利骗了我们”。此后萨卡什维利虽然还执政,但格鲁吉亚已经变了,因为俄罗斯重兵部署在俄格边境,甚至在南奥塞梯也有重兵,此地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最近。

萨卡什维利以为自己当总统可以创造格鲁吉亚历史,但他却改变了格鲁吉亚。这种改变实际上是一种屈辱。俄格战争,美国只能在一边看着也不敢出手,北约更不敢。

萨卡什维利的莽撞失去了与俄罗斯就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谈判的机会,这两个小国已经独立,格鲁吉亚要想收回很难了。萨卡什维利在领土上没作为,在其他方面也没有突破,而且遭到本国民众的反对,最后不得不跑到乌克兰,还被开除国籍。

西方再想介入很难成功

此后格鲁吉亚虽然心有不甘,但无力对抗俄罗斯。而且国家出现动荡,美国也暂时放弃拉拢格鲁吉亚的战略,因为西方根本无法在格鲁吉亚立足。我们会发现,美国全力拉拢乌克兰也不拉格鲁吉亚。谁都不想激怒俄罗斯,而且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像一把“钳子”,牢牢锁住格鲁吉亚,随时可以灭亡这个国家。

欧盟不会接纳这样一个既穷而且不稳定的国家,北约想接纳格吉亚也不可能,俄罗斯必然进行反击。因为俄罗斯有充足的理由吞并格鲁吉亚,从历史上看,格鲁吉亚是二百多年前俄国付出牺牲打下来的,俄罗斯完全有理由继承俄国,把格鲁吉亚收回来。

格鲁吉亚是俄罗斯南加索地区的门户,失去格鲁吉亚对俄罗斯来说是一场灾难,南高加索地区如果失去,车臣会再次不稳定,要知道此地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基地,遍布油气管道,俄罗斯怎么可能丢呢。

无论从历史还是能源方面,俄罗斯都不会放弃格鲁吉亚。现在格鲁吉亚很低调,虽然亲美反俄,但依然跳不出俄罗斯“手心”,因为一高调就容易被灭,莫不如低调求生存。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