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五规划看就业风向,哪些产业将发展快,行业就业机会多?

从十四五规划看就业风向,哪些产业将发展快,行业就业机会多?

“十四五”来啦!2021年3月,《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对今后5年及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一幅描绘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已徐徐铺开,你是否意识到“十四五”将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年轻人而言,就业、职业前景、行业发展永远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那么“十四五”规划会对就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产业将发展较快,哪些行业就业机会较多,哪些职位又薪资较高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十四五”规划中的就业风向吧。

人工智能产业呈三大布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共19篇、65章,其中“智能”“智慧”相关表述达57处,这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规划纲要对“十四五”及未来十余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与应用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都作出部署。围绕总体目标,纲要在三个方面布局人工智能发展,即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目标的实现必将推动产业高质量、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同时,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相关要求,也为我国人工智能前沿理论、核心软硬件等关键短板领域指明了未来十余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增速缺口不断扩大;二是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有效供给总量较小、人才转化率有待提升;三是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应用融合的产业人才需求缺口最为明显。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高精端人才。

量子科技加速走向实用化

“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 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规划纲要列举的几大前沿科技中,量子信息仅次于人工智能,排在第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量子信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量子信息指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如量子并行、量子纠缠和量子不可克隆等),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全新信息方式。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信息技术的突破将在材料设计、药物合成、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信息安全和通信网络、地质勘测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围绕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了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不仅在中国,量子科技在全球各国都是一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英美日韩在内的科技发展国家都先后启动了国家量子技术计划,量子科技已成为各国间科技竞争的主赛道。目前,在量子科技方面,中国与国际上的其他主要科技国家处于同等阶段,在某些领域甚至还处于比较靠前的地位。

量子信息科技目前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无论是国家战略需求还是科研产业发展,都需要提前布局谋篇。谷歌、英特尔、微软及我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企业都成立了量子实验室,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人才需求。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量子信息的人才非常短缺,国内目前设立该学科的院校屈指可数。

智能化带来更多可能

“十四五”规划纲要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将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格局带来升级与巨变,也将为企业创造更多机遇;同时,健康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会带来更多新机遇、新就业。

2021年,正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贯彻实施的开局阶段,新冠疫情则让公众意识到增强免疫力、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大健康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些细分领域还是一片蓝海,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消费升级,这一行业将焕发新生。

有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十年将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

目前,医疗健康领域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最为紧缺,药物安全等人才需求十分庞大,尤其在肿瘤和免疫领域,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医疗器械也开始从原有的低端设备向中高端领域大力布局,各器械细分领域内的研发、质量、临床、注册等上游岗位将是未来5年~10年的持续性热点,且高质量的研发管理人才十分短缺。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加速推进,医疗大数据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新的增长点。医疗与大数据行业同属知识密集型行业,了解这两个行业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市场需求旺盛。

制造业进入优化升级阶段

根据“十四五”规划,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显示,“十四五”及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其中加快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及扩大高水平开放将是今后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尤其在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方面,工信部提出三大举措,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未来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将形成有利于制造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绿色产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以及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奠基期。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大国,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完全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困境,生态环境保护仍长期面临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等多重压力。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资源和决定性因素。我国目前的环保产业市场非常广阔,迫切需要专业的环保类人才。有分析指出,环保行业中高级人才缺口将随着行业发展持续扩大,其中既懂技术又懂业务与管理的复合型精英最为缺乏。

芯片行业进入爆发期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双循环、新发展的格局下,科技创新成为双循环的第一要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这些高科技产业中,芯片产业链尤其引人关注。芯片虽小,却是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汽车等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经历了中兴事件和华为禁售,国家对集成电路芯片的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全球芯片行业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加上政府大资金的投入,未来二十年,芯片在我国无疑将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进入一轮爆发期。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集成电路产量近5年翻了一番。上海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连年增加,目前已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金融业。而202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在疫情影响下依然上升5.4%,信息传输业更是增长15.2%,位列行业之首。

在最近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中,科技产业类有59项。在十大科创中心建设中,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唯一一个已建成的。在涉及先进制造业的40个项目中,约1/3与芯片研发、制造直接相关。芯片行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国内现在芯片人才缺口非常大,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发布的信息,到2022年,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近25万。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