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积蓄能量,喜马拉雅却出现疲态
成立于2012年的喜马拉雅,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 在互联网时代,九年时间足以让一家公司成长为庞然大物。 公司查册上的简介显示,在长音行业,喜马拉雅拥有73%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但仔细观察,喜马拉雅山的表面并没有那么美丽。
(一)收入增速放缓,亏损保持不变,支付收入难以支撑
据财经网报道,7月初,已经提交招股说明书的喜马拉雅突然“刹车”,取消了赴美IPO计划。 在网络安全监管升级的背景下,拥有海量用户信息的喜马拉雅未来在美国上市之路不明朗。 随着旷日持久的音响市场战升级,资金需求将不断增加。 然而,喜马拉雅山依旧无利可图,其困境可见一斑。
招股书显示,虽然喜马拉雅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4.76亿元、26.77亿元、40.5亿元,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实际上增速正在逐渐放缓。
此外,喜马拉雅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 虽然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仍难掩尚未实现盈利的事实。
从收入业务构成来看,订阅付费和广告是其主要的收入模式。 2020年订阅支付甚至贡献了17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3.3%,但实际支付率并不高。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0年Q1-Q4月活跃会员缴费率分别为7.9%、9.0%、10.2%和12.2%。 以公布的1.04亿月活跃用户数计算,付费用户数仍不足1400万。
与同样是视频行业龙头的腾讯视频相比,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视频的付费服务会员数量已经达到1.25亿,两者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支付率意味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喜马拉雅已经运营了九年,支付率仍然“不高”,这无疑增加了其未来的发展风险。
(二)追求内容广度,失去垂直领域话语权
在产品定位上,喜马拉雅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音频平台。 因此,内容非常多样化,不仅有有声读物、广播、相声、音乐,还有时事通讯,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 内容制作以PGC(Professional Production Content)为主,内容呈现效果更好。
然而,内容的多元化并没有给喜马拉雅带来绝对优势。 在其热播榜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在线有声读物,其次是相声、讲故事等泛娱乐内容。 当然,娱乐内容有利于获客,但喜马拉雅本身并没有内容制作平台。 在反垄断愈演愈烈的今天,就连QQ音乐也失去了周杰伦的独家版权。 仅靠授权,喜马拉雅很难形成自己的内容护城河。
长音频一定是个好生意。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有望增至6.9亿,龙音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喜马拉雅的首要任务是打造真正出圈的产品,形成自己的内容护城河。
2、内容差异化给长视频领域带来变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90%的受访在线音频用户表示,当前音频平台栏目的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受访者认为,目前的音频节目内容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长期吸引力。
因此,内容将成为未来长音频领域长期争夺的竞争点。
以长视频软件的开发为例。 如今的长视频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免费会员收费内容收费(单集点播)。 长音目前正处于从免费到会员收费的过渡期。
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就是版权意识觉醒的过程。 现阶段,除了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外,平台还面临着版权费上涨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比较火的网络文章,“流量自成一体”,版权费自然就高了。
然而,文学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很困难,盗版文学作品屡屡被禁止。 因此,就会出现第二个矛盾,即平台版权收入与用户需求的不平衡很容易得到满足,不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矛盾。
从会员费到内容费的转变是长音软件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流行的音频内容来收割用户。
无论是版权矛盾,还是内容分化,最终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长音软件要有自己的内容制作平台。
内容生产是支撑长视频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个理论也适用于长音频平台。
今天的长视频领域有一个固定的格局,以“爱优腾”为第一梯队,芒果TV和B站紧随其后。无论是哪个软件,无一例外,都有几部自制节目或自制网剧作为主线。 正面。 同样,市场之所以认为刚刚入局的懒听和番茄听,将成为喜马拉雅的有力竞争者。 因为懒听和番茄听是阅文集团和番茄小说这两个内容制作平台的背后。 作为支持。
事实上,疫情后进入导演音轨的大部分“自成体系”的内容制作平台,包括云收听,都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为后盾,拥有大量优质节目资源的。 央视的。
另外,未来长音频软件的使用必须与特定场景紧密结合,休闲场景的使用概率必须高于学习场景。
艾媒咨询对在线音频用户喜欢听的内容类型的调查显示,喜欢听娱乐内容的用户占比最高,为42.3%。 消费者更愿意听长音频作为放松的方式。 车载、休闲、睡眠场景是最适合的使用场景之一。 长音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嵌入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
其次,自产内容也有利于打造爆款IP。 长音频的亮点在于“听”,而在“听”的背后,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重点: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音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优质配音KOL的产生。 优质配音演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配音演员与作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对于喜马拉雅来说,尽快形成配音KOL的扶持计划,也是“引进来”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产品“走出去”,深度合作融入智慧场景
前面提到,长音频的使用将与特定场景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喜马拉雅可以通过与领先公司的合作深入到特定场景中。
汽车场景是喜马拉雅山必须融入的场景。 智能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早在今年4月,荔枝和小鹏汽车就推出了车载播客,融入小鹏汽车生态圈。 对于长音软件来说,汽车场景是使用率最高的场景之一,也是最容易获客留存的场景之一。
其次,智能家居也是喜马拉雅可以考虑合作的对象。 如今,海尔、美的等公司的智能家居矩阵日趋完善,产品功能差异将成为下一个争论点。 融入智能家居生态,对于喜马拉雅来说,不仅可以减轻自身在智能产品研发上的压力,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双赢”。
在巨头纷纷入局、IPO失败的背景下,喜马拉雅的竞争压力加大。 近十年飞速发展的喜马拉雅山,如今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每一个下一个选择都关乎生死。 喜马拉雅山能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