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由来(数字的由来ppt)
本篇文章内容是和(数字简谱的由来?)有关的一些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你获取到一些想要的内容。
目录
Q1:数字简谱的由来?
数字简谱产生在法国。最早正式提出的是17世纪法国天主 教“芳济各”教派的僧侣苏威地。他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群众歌唱 宗教赞美诗。到了 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深感五线谱 记谱方法过于复杂,给群众学习音乐带来很大困难,便大声疾呼简 化记谱方法。1742年,他在法兰西科学院作报告,提出了他的数 字记谱制;后又在《论现代音乐》一文中,具体地阐述了这套数字记 谱制的内容。但是,由于音乐界许多专业人士激烈反对,数字简谱 未能实施。 此后,数学教师加兰对简谱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接着是他的一 个信徒帕里斯,最后是谢维医生,把数字记谱制加以系统整理,汇 编成册,并通过大办群众合唱团,大力推广。这个记谱制,在法国 被称做“加兰一帕里斯一谢维记谱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得 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
Q2:大写数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汉字中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万相对应的大写为:壹、 威、畚、肆、伍、陆、柒、捌、软、拾、佰、 仟、萬。金额大写数字的广泛应用,是防人篡 改数字进行经济犯罪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那么, 大写数字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一说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 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 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 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字 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 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 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 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 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艮P: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 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金 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另据清末学者顾炎武考证:“凡数字作壹、 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 (武则天)所改及自制字。”但据新疆出土文物 显示,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 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距今 已有一千六百多年。 因此可信的推论是,大写数字是我国人民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武则天承袭了民 间的写法,使之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 济领域的整饬,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Q3:人民币上十个大写数字的由来?
人民币上的大写数字为壹、威、畚、肆、 伍、陆、柒、倒、玫、拾。这十个大 写数字与原数字或音义相同,或音同义异, 或从古字演变而来。“壹”音义同“一”,如《商君书赏 刑》中记载:“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 壹教”;“贰”音义同“二”,如《诗经?大 雅大明》中记述:“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叁” 原作“参”,音义同“三”,后来,稍加改变“参” 的字形而成“叁”,作为“三”的大写。 “肆”音同“四”,原意为“陈列”,便借用作“四”的大写;“伍”原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后又表示户籍单位,五家为一 “伍”,这样,便借“伍”为“五”;“陆”原意是“陆地”,音同“鹿”、“六”,便借为“六”的大写。“柒”原作“漆”的古字“泰”,后改作 柒,作为“七”的大写;“捌”原是无齿的耙, 后借为“八”的大写。 “玖”原意是质次于玉的美石,如《卫 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音同“九”,便作为“九”的大写;“拾”原 意为“拣”,音同“十”,便借作“十”的大写。
Q4:数字的由来
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1、数字起源 (1)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 (2)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3)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数字的分类 (1)数分实数和虚数,虚数表示为i^2=-1。 (2)实数又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无理数中还有一类数,叫超越数。超越数是无法用根号表示的数,如著名的常数π与e。 (3)有理数则是可以表现为分数的数。而有理数还分正和负。 3、各种数字 (1)苏州码子: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 (2)阿拉伯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3)罗马数字: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4)英文数字:A B C D E F (在十六进制中用到) 注:在日常语言中,许多人都将「数字」等同「数」。但是,“数字”是指“1”、 “2”、 “3”、 “4”、 “5”、“6”、 “7”、 “8”、 “9” 和 “0”;而“数”则是指多位数字和所有的“数字”。
Q5: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Q6:数字的起源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决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早期记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这些记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记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的发展起来。
如果你觉得(数字的由来(数字的由来ppt))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希望大家能帮忙转发和推荐,能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做得更好。如果你对(数字简谱的由来?)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