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奀国实习记者郑雪楠报道
近日,正在第三次冲击港股IPO的中天建设,遭遇利空轮番“轰炸”。
8月5日,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建设”)被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145万元;不久前,公司刚被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高达433万元,立案时间为8月2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天建设已陆续被全国各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约8次,执行标的金额共计超逾1450万元。
7月29日,中天建设还接连遭到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2次行政处罚,南京市玄武区综合行政执法局1次行政处罚,处罚缘由分别系未按危大工程管理规定组织危大工程验收、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罚款金额共计2.42万元。
7月9日,中天建设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据悉,这是继2020年5月25日和同年12月24日申请失败后,中天建设第三次冲击香港主板市场。
招股书显示,中天建设是湖南省一家有逾40年经营历史的总承包建筑集团,深耕湖南省株洲市本地市场,在湖南当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公司近年来财务压力骤增,屡遭法院行政处罚,还有多宗诉讼缠身,其若想要在诸多压力问题下成功“通关”上市,障碍重重。
财务压力骤增
中天建设赴港IPO屡吃“闭门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或与其财务压力有关。
招股书显示,2018-2020财年,中天建设的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5.3亿元、18.22亿元及17.7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6%;至2020年末,共有141个在建项目,合同总额约71.09亿元。
从收入贡献看,中天建设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建筑合同收入。其中,民用建筑工程合同为主要收入贡献项,2018年-2020年,分别占总收入60.5%、48.8%、58.3%。其次为市政工程,收入占比分别为28.7%、36.7%、27.4%。
中天建设的主营业务分别是民用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两者合计收入占整体营收超80%。2018年-2020年,中天建设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51亿元、0.49亿元,盈利能力不佳,增速较迟缓。
同时,在2018年-2020年,中天建设整体毛利率分别为8.9%、10.1%、10.7%;在2021年一季度,这一数值继续保持稳定,为10.6%。尽管其在湖南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业内的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
此外,高负债也是中天建设的一大难题。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中天建设的流动负债分别为12.05亿元、16.86亿元、12.27亿元。
截至2021年5月末,中天建设的即期债务规模已经达到1.1亿元,而其在同一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价值却仅有4300万元左右,不足以覆盖公司当前的债务规模。
中天建设债务规模的不断增高,与其业务模式乃至行业模式紧密相关。作为建筑承包商,中天建设需要在建造项目时先行对项目的工程款项、原材料费用等进行垫付。作为上游建筑商不得不受下游的项目商“牵制”,在项目建设完毕之后,中天建设才能从项目方取得回款。
由此,在2018年-2020年,中天建设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金额不断增加,依次为2.79亿元、4.89亿元以及5.19亿元;同期内,中天建设的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也从50.9天增加到了103.9天,3年内翻了一倍多。
对于上述情况,中天建设在招股书中进行了相关风险提示,如果客户未能及时付款或拖欠付款,或者从收到客户的付款到应付供应商款项之间存在时间间隔,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营运资金将减少。
多宗诉讼缠身
除财务压力傍身外,中天建设在还其招股书中指出,于最后可行日期,集团卷入若干重大持续诉讼,主要包括有关建筑服务费及建筑材料采购的合同纠纷。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官网中搜索时发现,截至当前,中天建设共涉司法案件7096起,其中与合同纠纷、建设工程纠纷相关的案件占比近一半,且中天建设作为被告的文书占比近七成,被冠以湖南“违规王”的称号。
除此之外,中天建设遭行政处罚的消息也是接连不断。据公开报道,自今年6月以来,中天建设曾遭行政处罚达10次,处罚事由为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造成环境噪声污染、涉嫌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2019年8月,湖南中天建设曾被列入“诚信黑榜”。被常德市住建局认定存在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良行为,并将其列入2019年第一期黑榜予以公布。
招股书中显示,中天建设有5个项目在未获得施工许可证时就开始了工程建设,包括海南政府补贴住房开发建设项目、株洲汽车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等。
除了屡遭环保处罚、消防处罚及违建处罚外,中天建设还曾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取资金。2017年,中天建设向一家私人公司抵押了两张承兑汇票,总共获得借款200万元,虽然该笔借款已于2018年还清,但该私人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涉及贷款融资业务,因此其行为违反了《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针对各类不合规事项,中天建设称,目前,其尚未收到监管部门对上述事件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因此,其认为上述不合规事件并非重大事件,且不会对其财务及运营造成重大影响。但若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公司将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5月16日至2019年1月20日,中天建设于新三板挂牌。在此期间,公司内部并无新增股东和任何股份交易,随后又于2019年1月21日摘牌。
对于为何从新三板退市,中天建设方面曾解释称,联交所股份的流通性普遍高于新三板,能提高更好的机会变现本集团的权益,也可让本公司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股份激励计划,以吸引人才。而外界则认为,是其想要进一步扩展融资渠道。
2020年5月25日,中天建设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文件,未获得通过,又于同年12月24二次提出申请。而此次中天建设第三次递表,也传递出了其想要上市的强烈意愿。
而财务吃紧,业绩不佳,又遭多方处罚和诉讼压身,此次中天建设究竟能否开启重新上市融资的大门,仍是未知数。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线索征集热线:18519027831。